English

素质 素质 何处去

2001-03-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一冰 我有话说

《素质论———沉思主体自身之谜》,胡深主编,华艺出版社。

现在,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何进行素质教育问题成了一个普遍的课题。在有关的论著中,近期由华艺出版社出版、胡深主编,包括北大、清华等北京20余所高校有经验和研究的教授们撰写的《素质论》一书,便是一本深入探讨人才问题、既有理论又有大量教育实践例子的专著,值得一读。

《素质论》的一大特点是力图从物质世界的现实运动中,从历史与逻辑的内在关系中,给予人的素质以科学与真实的历史定位。该书作者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人的属性、素质与价值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的属性是对人的本性的最高抽象,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精神属性的现实展现即表现为人的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认知素质,而人的素质所导致的人的不同行为结果则体现出人的不同价值;《素质论》以唯物论为指导,论述了人类素质的生物基础及其演化以及人类形成中的素质演化。在此基础上,书中分阶段对人生的素质发展轨迹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论述,尤其是对青年、壮年和老年人素质发展的论述颇有新意。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在对素质、知识和能力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素质间矛盾的基本形式、各素质要素内部的矛盾关系,以及各素质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都做了见解独到的阐述。作者认为,人的知识如同生产的原材料,而人的素质是知识内在升华的产物,是其最终的归宿,是知识进一步修正、调整和发展自身的“基地”与“平台”。能力则是沟通知识与素质的“桥梁”,是素质外显为知识时所借助的工具;书中把素质间矛盾的基本形式概括为四类,即潜在素质与现有素质之间的矛盾、正价值素质成分与负价值素质成分之间的矛盾、最佳组合素质与非最佳组合素质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体素质与个体素质之间的矛盾。《素质论》一书不仅力图揭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以及潜在认知素质与显在认知素质等各素质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而且还对身心素质与认知素质、身心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认知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等素质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该书对素质教育工程和素质教育评价系统进行了论述和探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提出了颇有新意的“自我素质教育”的概念。作者认为,任何客体实施的教育最终只有通过向主体“转换”,即主体的自我教育才有价值,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自我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而自我教育的关键和“枢纽”是主体自我生存、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使主体真正成为积极的、相对独立的,自立、自尊、自控、自强的主体。主体这些方面的素质应成为自我素质教育工程的目标。作者认为,主体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要搞好素质教育还要建立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教育目标及评价体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